
赵茵
传人简介
女,1944年6月生,国家二级演员,2010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11年被江西省文化厅命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赣南采茶戏”代表性传承人。1951年,赣州西津路小学读书。1956年,参加工作,赣南采茶剧团任演员。1968年,干部下放赣县劳动。1972年,调回赣南采茶剧团任演员及采茶基本功教练。1994年,调赣南文艺学校任教师。2001年,退休。2003年,应聘本校采茶班、舞蹈班任教。 2005年—2006年,应聘赣州师院舞蹈班任教。2007年至今,应聘赣州市老年大学采茶班任教。
-
女,1944年6月生,国家二级演员,2010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11年被江西省文化厅命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赣南采茶戏”代表性传承人。1951年,赣州西津路小学读书。1956年,参加工作,赣南采茶剧团任演员。1968年,干部下放赣县劳动。1972年,调回赣南采茶剧团任演员及采茶基本功教练。1994年,调赣南文艺学校任教师。2001年,退休。2003年,应聘本校采茶班、舞蹈班任教。 2005年—2006年,应聘赣州师院舞蹈班任教。2007年至今,应聘赣州市老年大学采茶班任教。
师承刘日凤(艺名玉芙蓉),其父朱光明(即洪玉堂社班主)久负盛名,擅演小旦,刘日凤后来居上,红遍赣粤两省客家地区。 刘日凤戏路宽,花旦、彩旦、正反人物个个演得特别逼真,在她的言传身教下,我主攻了采茶戏《上广东》(花旦)、《卖杂货》(花旦)、《老少配》(老旦)、《反情》(花旦)、《补皮鞋》(老旦、花旦)等传统剧目。 学的身段功有“梳桩”、“打鞋底”、“扇子花”、“绣花”、“台步组合”等等,然后根据她的采茶神韵,一招一式,开拓思路,博采众长,吸取她的精华,再结合自己演的不同行当的角色,形成了特有的“茶韵”,在《茶童戏主》中,赵茵饰店嫂一角,就运用她的一扭一摆,把一个活灵活现的风骚店嫂刻画得惟妙惟肖,形成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从此,赵茵在继承先师的脉络中,不断承先启后,培育新人,以下几位典型的优秀演员都倾注了她的言传身教。
张曼君(国家一级演员,1993年梅花奖获得者),在《夏姑》剧中扮演夏姑一角,在戏中我大胆创新,结合现代卡通表演形式,编排出既不脱离传统又让观众耳目一新的动作受到好评。同时她在《莲妹子》中扮演莲妹子,运用采茶戏的身韵和舞蹈动作如“采莲舞”、“思郎舞”都采用了许多采茶身段经过提炼加工,收到较好的效果。
黄玉英(国家一级演员,现任江西科技学院副院长),在《茶童戏主》中扮演“二姐”,剧中的舞蹈动作运用手挽花、绕挽采茶、单手采茶、双手采茶、攀枝采茶、甩挽采茶、点步采茶等等,加上炒茶舞蹈,灵活运用双扇道具结合自编的扇花变化给舞蹈赋予了锦上添花的意境。
龙红(国家一张演员,第十一届梅花奖获得者,现任赣南采茶歌舞剧院院长),在《山歌情》中扮演贞秀,在剧中贞秀是个山歌大王,动员村民当兵打豺狼,很多舞蹈我都结合采茶的表演形式和身段,如“瓜打板”、“单扇”、“双扇”、“矮子步”等等,配合人物剧情把戏推向高潮,同样受到观众同行好评。
赵茵于1953年拜刘日凤为师,1956年正式成为赣南采茶剧团演员,从事文艺五十多年间,演出大小剧目一百余出的不同类型角色,更擅长演彩旦,在电影戏曲片《茶童戏主》中饰店嫂一角,把赣南采茶戏的彩旦形象表演得惟妙惟肖,发挥淋漓尽致,并多次为剧团排练大中小型节目担任编舞,获得多次编舞奖。
在艺校授课期间结合师傅所传授的技艺和自己的实践,自编身段表演组合四、五十个,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将表演技巧及茶韵风格继承发展提高,如《媒婆嬉闹》、《媒婆照镜》、《迎春》等,获得全省中等艺术学校学生毕业考核中“优秀指导老师”奖,为“宋城文化节”、“脐橙节”排演大型舞蹈表演,也为师院等大中小学授课,为省内外专业、业余文艺团体辅导排演,并获得多次奖项和好评。
2006年,赣南采茶戏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她虽已退休,但仍然为传承采茶文化奋斗不已,目前继续在赣州老年大学开设首届采茶政任教,2008年全省首届老年艺术节采茶戏“对花”由她导演并获金奖。
特别擅长彩旦角色,经过长期的表演与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尤其以单扇花、手巾花、双扇花、彩旦的蒲扇花、采茶步成为本项目的最具特色的表演形式,在扇子功方面,将原有的单扇发展双扇,以及多种抛扇技巧,在彩旦的人物表演形式上,以滑稽风趣、幽默、夸张大方的手法,用一扭二摇三摆四俏的十六字口诀,为准确刻画角色,创造人物形象丰富了内涵。1972年《茶童戏主》饰演店嫂,由上影厂拍摄戏曲艺术片,全国发行。1980年《茶女心》饰演腊梅娘,全区现代戏调演,获表演奖。1981年赣州地区专业剧团基本功考核任辅导员,评为积极分子。1984年《莲妹子》任编舞,饰演赵氏,由江西电视台摄制电视剧。1985年《峰花恋》任艺术总指导,江西首届农民戏剧节,获辅导奖。1986年为中国民舞集成(赣州卷)提供采茶戏身段组合编辑录像及照片,获纪念奖。1986年《莲妹子》任编舞,应文化部邀请赴京演出。1988年《熄火奇缘》任编舞,1989年江西省第二届玉茗花戏剧节获编剧舞奖。1989年江西电视台电视大奖赛《龙的传人》获演出一等奖,担任编舞。1989年赣州地区农民戏剧节演出《多梭镜》获导演奖。1992年《山歌情》任编舞,省三届玉茗花戏剧节获演出一等奖。1993年该剧在全国戏曲南方片调演获剧目一等奖,同年该剧就文化部邀请赴京为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演出荣获文化部“文化大奖”,并获“五个一工程”奖。1994年赣州宋城文化节编排“虔州风情”、“板凳龙”、“采茶舞”、“彩旦舞”,获得海内外好评。1997年全省中等艺术学校毕业生专业考核中晚会获第一名。《媒婆嬉闹》任编导。1998年全省中等艺术学校毕业专业考核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2008年江西省首届老年艺术节,导演的采茶戏“对花”获金奖。
2022-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