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善至
传人简介
男,1941.年3月生,汉族,1958年4月—1958年8月:赣南采茶剧团附设戏校学习。1958年8月—1984年7月:赣南采茶剧团任职演员。其中1960年4月—1960年10月:赴中国地质部文工团学习声乐和民族舞蹈基本功训练。
-
男,1941.年3月生,汉族,1958年4月——1958年8月:赣南采茶剧团附设戏校学习。1958年8月——1984年7月:赣南采茶剧团任职演员。其中1960年4月——1960年10月:赴中国地质部文工团学习声乐和民族舞蹈基本功训练。1984年8月:调赣南文艺学校任教。1987年8月:参加江西省戏曲声乐培训班。1990年7月:参加江西省艺术学校教育理论讲学班,主要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2001年3月:退休。2010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11年被江西省文化厅命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赣南采茶戏”代表性传承人。
1958年3月被招入赣南采茶剧团附设戏校,师从著名采茶戏传承人丁少年、徐荣秀两位老师傅,不仅系统学习和掌握采茶戏的基本功“高、中、矮步,各种扇花、单水袖”等表演程式,而且学演了“睄妹子”、“补皮鞋”等传统剧目。后在剧团工作,共演出大小戏近百个,担任过老、中、青、少、正反派、男女反串等各类角色。
1959年曾为北京舞蹈学院许淑黄、熊家泰等老师及中国地质部文工团、沈阳军区歌舞、前锋文工团、江西省歌舞团、广东粤北采茶剧团传授采茶戏的表演艺术。
1978年,重排《茶童哥》所扮演的“朝奉”,继承和发展了采茶戏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特色,并传授给杨明瑞同志,此剧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改编拍摄为戏曲电影《茶童戏主》。
1984年8月调赣南文艺学校任教,从教十七年,精心培养造就了黄海燕、陈娟、黄伟、曾昭优、张世荣等优秀采茶戏演员,其中黄伟因多次获全国、省、市金银奖被破格评选为深圳市百名优秀建设者;张世荣因“钓拐”中“刘二”的独特而精彩的表演,顺利考入中央戏曲学院成为学校历届学生考入最高戏曲学府的第一人。
2005年赴广东始兴县、广西贺州等地艺术院校进行采茶戏表演艺术的传授。
1958年3月被招入赣南采茶剧团附设戏校,师从著名采茶戏传承人丁少年、徐荣秀两位老师傅,不仅系统学习和掌握采茶戏的基本功“高、中、矮步,各种扇花、单水袖”等表演程式,而且学演了“睄妹子”、“补皮鞋”等传统剧目。毕业时由于表演出色,得到了领导和师傅们的认可和好评,成为采茶戏的好苗子,因此留在剧团当演员
1960年作为优秀学员,被送中国地质部文工团进修半年,学声乐和民族舞蹈基本功,唱念、做舞等基本功更为扎实,综合技能上了新台阶。
在剧团从艺26年,演出大小戏近百个,担任过老、中、青、少、正反派、男女反串等各类角色。传统戏子,他主演过《睄妹子》、《补皮鞋》、《钓虫另》、《老少配》、《卖花线》等,现代戏主演过《雷锋》、《夺印》、《红灯记》、《重要一环》、《红梅岭》等,古装戏中,主演过《花魁与卖油郎》、《真假太子》、《孟丽君》等,神话戏主要《红葫芦》、《马兰花》、《刘三姐》等所塑造的各类人物角色均有较高的表演技能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采茶戏表演艺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特别经典的是重排《茶童哥》对他所扮演的财主“朝奉”继承和发展了采茶戏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特色——幽默风趣,形神兼备,一唱必舞、一舞必扭、丑中见美,创造性地运用高、中、矮步和各种扇花,鲜明地塑造出“朝奉”财势欺人、爱财如命、好色怕妻地典型舞台形象,演出获得极大成功,受到领导、专家、观众的好评和赞誉,根据组织安排,一招一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杨明再同志,此剧于1979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为戏曲电影片《茶童戏主》,成为赣南采茶戏走向全国的重要里程碑。
1981年参加省电视台,采茶电视剧《莲妹子》的拍摄工作。
1984年参加了中央电台、中国唱片社、省电台对赣南采茶戏大小名段、传统曲牌录制灌唱片工作。
1984年调赣南文艺学校任教,先后担任过戏曲的形体功、毯子功、采茶戏传统剧目小旦等教学任务。
2001年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
2004年参加深圳市文艺调演,“小锁夜话”获一等奖。
2005年,参与拍摄《卖花线》、《补碗》、《后娘偷和尚》、《拓面缸》等一系列采茶戏光碟市场发行,得到专家们和广大观众的好评 。
系统继承和掌握赣南采茶戏的表演程式和技法,高、中、矮步,四指花、三指花、单水袖动作规范、富有韵味,唱做念舞采茶戏风格鲜明。并能充分运用采茶戏表演艺术贯穿于人物和剧情之中。
2022-02-10